close

以為我們一樣窮,突然你在北京買瞭房

跟同齡人相處時,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:

本來以為大傢差不多,卻在一個毫無準備的瞬間,突然遭到暴擊。

以為我們都是普通上班族,結果你突然在北京買瞭房;

以為我們都是窮學生,結果你突然創瞭業;

以為我們都是互聯網民工,結果你炒幣掙瞭100萬;

以為我們都是單身狗,結果你突然結瞭婚……

——論為什麼不到30歲的年輕人總說中年危機提前降臨。通常都是因為這些比較就發生在身邊。

今天的故事,就是5個突然意識到“原來我們之間有這麼大差距”的時刻。

有的先是懷疑自己認錯瞭人,有的直接在座位上發懵。還有個女孩無奈地笑瞭出來,邊感嘆,邊有點靜電機心酸。

剛開始可能會比較激動,繼而懷疑自己。經歷得多瞭,就能平靜面對瞭。

挺佩服你們的。你們好像已經把“在暴擊中笑著活下去”鍛煉成自己的基本生存技能瞭。

突然被同齡人暴擊的時刻:

自述:新世相的朋友們

上個月,一個不咋熟的朋友突然微信我,說他去年炒幣一個月掙瞭100萬。

我正坐在這上班呢,當時就懵瞭。

我在互聯網公司做記者,他在互聯網公司做公關,沒見過面,就知道我們同年。

他平時在朋友圈曬的生活也挺普通的。看他突然發來這個,我第一反應是存錯備註,搞錯瞭人。

我平復瞭下心情,問他發這幹啥。

他說,因為我昨天轉發瞭一篇“不靠工資活著的年輕人”,裡面是一群買房、炒股、通過副業掙到錢的人。他看瞭很有共鳴,想跟我探討一下。

他去年股票掙瞭30萬,炒幣一個月掙瞭100萬,平時上班也是為瞭連接社會,不跟社會脫節。

我當時就覺得這天沒法聊下去瞭。本來以為大傢都是互聯網民工,原來人傢比我有錢太多瞭。

我陷入瞭矛盾的心情:

一方面覺得以後要找機會多跟他聊天,多學習下他的想法;

一方面我又diss自己勢利,告訴自己有錢其實也沒什麼,現在的生活其實也不錯。

不過暴擊一下就暴擊吧,不可能一下子改變你的生活。至少這次不是價值觀或生活態度上的沖擊,而是物質上面的差距。

不是讓我認為我錯瞭,隻是我沒有做到而已。

每個人都有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。人總得學會自洽。

工作後的第一次暴擊,是坐在旁邊工位的女孩給我的。因為老板突然給她在上海市中心買瞭套房,十幾萬一平方。

我們同歲,同期入職。平時玩得很好,從沒覺得有什麼不一樣。

結果暴擊就這麼來瞭。那時我帶團隊趕項目,經常半夜下班,早上來瞭正坐在那日常疲勞呢,一個共同的朋友突然過來說,那個女孩是老板親戚,剛給她在上海市中心買瞭套房。

我看著旁邊空空的位置,當時心態就懵瞭。震驚。因為她平時完全沒有說過這些,所有人都不知道。

之前我覺得自己過得還行,公司在東方明珠旁邊,別人問我在哪上班,一說出來他們就感嘆,哇,好有錢哦。

現在我覺得人生除油煙機跟想象中並不一樣。

以前我們工資都是3w+,工作能力也差不多,但原來她是老板親戚,還有我賺一輩子也買不起的上海市中心的房。

更絕望的是,就算老板想給我買房也買不瞭,因為我沒有上海戶口。

後來那個女孩去瞭美國分公司,我們偶爾聯系一下。我會刻意讓自己不去想這些事,故意不去看她的朋友圈。

跟失戀似的,一聽到她的消息我的心都抽抽。

我現在的方法就是不去四處亂看瞭。因為最近另一個朋友結婚瞭,她老公在市中心有十幾棟樓。

好吧。比起跟別人橫向比較,跟自己縱向比較才是真正該做的事。

自己跟自己生氣,還不如笑著迎接暴擊。

在英國留學時認識的同學,最近創業瞭。剛拿到300萬融資。

我們從前都是窮留學生,一起做飯,一起出去玩。回國工作後出去逛街,她突然就說自己要創業瞭,做影視。

當時其實呆瞭一會,因為完全沒有預兆。雖然知道她是個非常有領導力的人,沒想到她會跨出這麼一大步。

感受到的對比可能就是,都是玩得要好的同學,我還在拿死工資,她已經是拿到投資的公司創始人瞭。

起點差不多,方向卻已經不一樣。免不瞭會懷疑自己現在這麼踏實是不是有問題。

還有一個強烈的感受是,同齡人之間的差距在讀書時往往不太明顯,工作之後衡量標準就一下子多瞭。

無論做出什麼選擇,怎麼看周圍都有比自己更強的人。

不過我倒沒怎麼太焦慮。因為再生氣,本質也是自己跟自己生氣。

如果確認自己選擇的東西,的確是自己想要的,那在別人後面也沒什麼問題。成功並沒有統一的判斷標準。

還沒活完,誰知道之後會有什麼樣的機會?

上個月,認靜電抽油煙機識5年的朋友發微信,說她要結婚移民瞭。

我第一反應就特別驚訝:哦,這樣,那恭喜啊。

我們其實都對婚姻不太信任。之前聊天,她常說男友不理解她,以及擔心自己移民去那裡幹嘛。沒想到現在她真的下定決心瞭。

剛開始沒什麼,但過瞭幾天我的感覺就變得復雜瞭。

看到他們領完證即將婚姻幸福的樣子,我會明顯感到羨慕和失落。這在以前是完全沒有的。

現在,她已經移民去澳大利亞半個多月瞭,天天發朋友圈。

如果沒有朋友圈,我很大程度上是為她高興的。但她的生活天天擺在我面前就很煩,我會想我到底差瞭什麼?我是因為什麼沒有走?

對於結婚這件事,我自己一直在抗爭那種被內馴的文化:婚姻是好的。這次不開心,就好像我跟自己打瞭一場敗仗。

我們的壓力大部分都來自外界。好像一個人過得好,就要有好的婚姻,好的房子,好的車,但好的標準又是什麼呢?它們都不在你的手裡。

你知道這個評判標準是無謂的,但還是無法改變它會給你帶來壓力的現狀。

我還處於一個不斷修正自己的過程。可能等自己真的達到瞭想像中的境界,就不會這麼沮喪瞭。

16年我快生日那會兒,貝茨微信和我說:我過幾天要回國幾天,正好你也過生日瞭,見一面唄?

我說你回國幹啥呀?她說,“回來做個TEDx的演講”。

當時那種暴擊感,現在想起來肝還有點餘顫。

我跟她是微博網友,認識四五年,她小我一歲。最初勾搭上就知道,按照客觀標準,她比我厲害很多,本科和碩士都是在美國top10大學念的,更牛的是本科是學哲學的,碩士就去哈佛念瞭計算機。

但社交網絡有種奇妙的機制,會讓你對自我位置的認知產生偏差:因為能和一個人聊得來,你就會覺得自己和這人差不多。

而且從小到大,別人對我的第一印象就是“要強”:要強女生的最大問題是,老在給自己設定比現在更高的目標。

所以當看到自己的假想在一個人身上實現瞭,就會忍不住一邊靠近她一邊允許她折磨我。

簡單點說就是:完全不認識“自我肯定”四個字。

後來我倆沒在北京見上。我當時實在過不去那坎兒,就和她說我自己去別的地方過生日瞭。有共同朋友來我傢,我還特別提醒他讓他別發朋友圈……

雖然我的沮喪也不會表達給她,她大概也察覺不到。

怎麼說呢,摸索出自己的位置就是一件需要走很遠的事兒吧。生活在中國的社交網絡,你不想和人比,別人的比也會找上門來。

為瞭自己的身心健康,什麼都沒有比不斷培養“做好自己,別看別人”的能力來得重要。

她現在還會去大學做客座教授,好像還在搞自己的創業項目。

不過因為我心態調整得好些瞭,聽到這些,大概30%是暴擊,70%是激勵。

我開始漸漸控制自己的嫉妒,多看她能帶給我什麼積極影響吧,比如她會說“以年薪百萬為目標真是low爆瞭。我現在賺錢是要像我老板那樣,以後可以建個小島實驗自己的人類烏托邦。”

想到她說的這些,就覺得周圍有這樣的朋友還是很幸運呀。

(責任編輯 海文)
9F72564E8A3687AC
arrow
arrow

    vxl717tr3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